查看原文
其他

工高人 | 蔡灏旻:“CCI容器我们已做到了世界第一”

ACEEers 浙大工高班ACEE 2022-07-03

“浙江大学工程教育高级班,简称工高班(ACEE),是隶属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辅修性质的特色实验班级,创建于1994年,由竺可桢学院实施管理。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领导人才。每年选拔40人,采取辅修模式培养”

25年来

工高这个集体

辐射出了各行各业的大精英

创造出了精彩纷呈的大世界

本次“工高班25周年人物特辑”

我们将聚焦

在华为工作的一位学长

他将以工程师的视角

为我们展现他的生活/工作状态

蔡灏旻

蔡灏旻,工高班10级成员, 在浙江大学完成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本科学习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硕士攻读,现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方面的负责人员。


 1.

“CCI容器我们已做到了世界第一”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早已引起热议,作为负责人员之一,蔡灏旻从CCI的角度具体解释了他负责的工作:

    “CCI是全球首款商用的虚拟化容器,它真正第一次实现了所谓现代意义上的无服务器化,就是用户只要感知业务,并不需要管理平台,观察界面,是无服务器化迈出的第一步。现在,CCI已经一步步支持更多的方向,比如AI计算、基因计算,包括即将上线的大数据,它们的底部都将用CCI平台。值得自豪的是,整个基因行业85%的基因计算和85%的业务都在华为CCI上。不夸张的说,CCI容器华为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超越了亚马逊和谷歌,阿里等友商。

 作为项目的参与者, 在17年年底,蔡学长就开始参与研究并逐步将其商用。经过技术原型验证和商用可行性分析的阶段,再进行到商用模块,其中还包括三到六个月的公测。其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2.

"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奋斗"

    中美贸易战是近几年一直的热点,谈到美方对华为非商业手段的打压,学长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像外面说的那么恐慌。“为是有尖端技术研究,最近鸿蒙系统横空出世,华为手机基本生存保障,实现这个肯定需要优秀的企业体系和员工。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足够了

    华为的企业氛围也一直是工高人很好奇很向往的。学长认为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说第一次体会到通宵加班连夜保障客户的升级,从前端到后面华为完全就是为了客户着想,只要客户一句话,基本上从前面到后面全部都可以动员起来帮客户把问题解决。

    “其实这也是华为全国全世界各地销量可的原因,好的商品要有科技依仗,也更要真正把客户放在心上更为强调的是华为的奋斗精神。很多华为员工的物质生活足够富足了,但是,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追求而去努力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好。

 3.

“前提是把自己底层的基础打牢”

    就底层技术为例,蔡学长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规划想法。时代发展不会改变底层操作系统的概念或理念,无论是linux宏内核,还是以后的微内核,或者宏内核微内核结合等,理念和体结构概念是永远没有变化的。现在相关最新论文发表其实已经很久了,例如:体结构上面没有特别新鲜的突破性论文。对现在的业务来说目前的架构已经能够满足性能和稳定性,操作系统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样的稳定性对底层技术的学习是有利的。当然,这也会导致未来底层操作系统的学习比较乏味,但从打好基础的角度来说,它是一切的基石,如果把一切的基石都打牢了之后,再往别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所建树。

    

    蔡学长在未来的方向发展更倾向于根据对操作系统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是继续挖掘还是转方向探索,但无论如何,前提情况肯定是把底层基础打牢。只有夯实好基础,才能更自由和主动的把握自我的未来。




 4.

“做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兴趣”

    说到自我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学长还是很满意的。“然忙的时候一个月基本没有休息,但还是坚持保留自身的兴趣爱好,如每周桌球,周末抽半天或一个晚上拼乐高装高达者和老婆一起出去玩玩,遛遛狗。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机结合,觉得累就可以休息了。生活不该被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强制。

    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带着兴趣去做事。总有人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但是工作中慢慢也能获得兴趣。对学长来说,他热爱这份工作,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就跟玩乐高让人很开心。“所以带着兴趣去做事情不会觉得特别累,反而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到更好。特别在华为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最重要的就是吸取各方面的力量。你要不停地问,厚脸皮地问,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不足的东西。永远不要把知识学成一个线性化的结构,那只会让人走得比较好。想走得更远需要把知识变成网状的,永远不要钻在某一个点上。学长搞容器技术时,QS、AI计算、内核、硬件都是需要掌握了解的。在保持本身领域的深度基础上,需要扩大知识的网状结构。

    很多人会说程序员有年龄上限,但通过在华为和大牛以及各种年纪很大的fellow的沟通让学长摒弃了这个想法。“所谓的瓶颈不过是呆在舒适区太久了,我们能做的是永远不满足于呆在舒适区,折腾自己去搞新的东西,或者挑战不懂的困难的东西,从而能永远在往前走。

 5.

“我承认自己不像个主流人物”

    回过头来看学生时代,学长笑称没能从事游戏职业很是让他感到遗憾(“如果去玩游戏的话估计现在都能打世界冠军了”)。同时他也不赞同学生时代花过分精力学习而忽视的“玩”的重要性。知识的汲取固然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缝隙当中,但不能占据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个人成长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像一个主流人物,花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方向,发扬自己的个性,这是学长对如何生活的答案。

    入职后,学长也考虑过同工高的大部分同学一样攻读博士,更多的是出于博士所触及到的学术高度和理念的向往。工作上只是学术的工程化,要想真正去获取创新或者最前沿的技术的话,90%应该在学术界。“学术界虽然工程化可能没有那么好,但最新的理念一般都源自学术界”。在工业界或企业,高新技术的工程化、优化或者实例化创新的部分不少,但是更多的是工程上的创新。如果想体会到真正爆炸性的新闻的话,学术界会更有优势,毕竟人总想看得更远。“是在最新领域发光发热,还是在实用商用的领域发挥自我,我想每个工人都应该遵从内心的选择。

 6.

“工高培养工程师对生活永葆热情”

    以自身经历为依据,学长讲述了他对工高班的期望。他对行业里从事ICC的人士自称“码农”一事非常反感,更乐意称呼为工程师。

    “工程师是创造者。培养工程师的工高班,首先就是永远都不能磨灭工程师的创造性,永远都要让工程师对生活保持激情,保持活力”学长认为,写代码到最后会变成一项技能,而不是变成一项技术,所以培养每个人写代码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机器人领域的学习,他也推荐大家自己编程机器人对战,这也是他和同事平日的消遣。



人要有梦想,所以永远都不要低估改变世界的心。  

——  蔡灏旻



     往期精彩     


工高人 | 陈剑:上下求索的“青年千人”

工高人 | 万纬:生活是天籁,需凝神静听

工高人 | 王世全:两年融资1.5亿,打造超越工业场景的自适应机器人

工高人 | 朱疆成 :生活不止眼前的代码,还有诗和远方

工高人 | 王一楠:专注审美与社会形态的建筑设计师

工高人 | 李翔:怀十年匠心,促医道创新


传承,出新

工程教育高级班


文案 | 吕串  游添予

排版 | 胡江鹏

采访 | 陈秭达

更多精彩请关注浙大工高班ACE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